特殊学生如何勇敢克服大学生活的挑战

13 Jan 2019

报道 / 卓思恬 

亚洲环境学院二年级生邱仲敏认为南大为特殊学生提供许多帮助,也因同学及教授的关怀而感到欣慰。
图片:林澤立


当南大社会科学系二年级的庄同学(20岁)的作业小组在北部教学大楼西餐区高声讨论着如何完成作业时,庄同学是一句话也听不清。

她天生拥有听觉障碍,动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cochlear implant)后再加上助听器的辅助,她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听见普通音量的对话。然而对她而言,日常的小组讨论是一种挑战。

像庄同学一样的特殊学生虽然在大学面临重重挑战,仍继续勇敢克服障碍完成学业。根据社会与家庭发展部(Ministry of Social and Family Development)估计,在2017年新加坡共有 2.1%的学生是残疾人士。其中一半为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 其余的则是智力障碍和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在大学里承受更多压力

数理科学院二年级生黄伟健同学(20岁)天生就有视觉障碍,他只能看见在眼前经过电子助视器(electronic desktop magnifier)放大的字眼。只要将A4大小的课文内容放在电子助视器上,它就能将课文的字眼放大到视障者能看见的程度。

黄同学说,学习是他最大的挑战。他说:“我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在课前看完上课的内容。平均,我需要用两个小时才能准备好一堂课。”

数理科学院四年级生冯嘉辉(22岁)自幼面对泛自闭症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对他而言,需要身体协调的学习方式较为困难,比如做实验。

冯同学也承认对他而言,在大学会较难找到朋友:“其实,我在大学里是被孤立的。多数人在学业上需要帮忙时会找我,但没有想到如何能帮助我。” 他希望通过在大学的努力,以后在社会上可以像其他人一样被尊重,有尊严。

庄同学也认为,特殊学生在学业上比一般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与更高的期盼。

她坦言:“媒体常报道一些残疾人士取得的成就,社会上也有一种偏见就是因为你是特殊学生,所以你一定要加倍努力。一方面我们有先天的不利,还要面对这种期盼,我们的压力其实比一般人更大。”

校园里处处有温情

然而,这些特殊学生依靠身边的支柱,仍然能勇敢克服大学生活的挑战。亚洲环境学院二年级生邱仲敏(20岁)自幼就下半身瘫痪,需要靠轮椅移动。

邱同学深深体会到教授与同学们的真心关怀,尤其和教授与班上同学前往巴厘岛进行实地考察的经验让她印象深刻。在途中同学们一直帮助她行动,有些轮椅根本走不了的地方他们就把她抬起来,她非常感谢他们的帮助。

她认为因为一般学生对特殊学生的认识不多,所以很多时候都不会主动接触和帮助他们。但她说特殊学生们可以主动要求帮助:“虽然我们身为特殊学生而与别人不一样...但你真的需要帮助时,不要怕主动要求别人帮忙。很多时候就算陌生人他们都会愿意帮助你的。”

黄伟健同学说教授在白板上画出各种图标与图形时,他也完全看不见。与庄同学相似,他也不便开口麻烦班上的同学或教授具体说明白板上画的是什么。

但是让他欣慰的是,过了一段时间,班上也有些同学意识到他的需要而主动向他说明教授在白板上画了什么。

除了帮助有视觉障碍的同学,南大学生与学术服务部(Student Affairs Office)也安排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为听障同学做录写。生物科学学院四年级生卓己安(22岁)是其中一位录写者。

他说:“听障同学在讨论活动比较多的课上会很辛苦。别人可以很自然地讨论,但是我们组会(把讨论内容)打在谷歌文件上,让听障同学能看明白和参与。”

校方协助特殊学生融入大学生活

南大学生与学术服务部(Student Affairs Office) 于2014年成立了无障碍教育单位,Accessible Education Unit (AEU)。最近,该单位在学生服务中心(Student Services Centre)与从李伟南图书馆车站到北部教学大楼之间的走道增设了新的轮椅坡道。

然而南大还是有一些地点是令邱同学感到行动不便。比如在南大体育与休闲中心(Sports and Recreational Centre)D大厅(Hall D)考试时,由于没有衔接的轮椅坡道,她难以从停车场移动到考场内。但她表示,AEU会定期问她校园哪些地区不便于轮椅行动并做出改进。

庄同学说,她刚刚进入大学时,AEU就联络她并且帮助她安排入学手续。 同时,AEU也帮助行动不便的特殊学生安排住宿,也为每一位特殊学生准备了一笔可用来购买学习用具的资金。黄伟健同学用该资金买了台电子助视器,而庄同学则购买了助听器。

除了在各方面的支持与协助,AEU 也组织了一些帮助特殊学生融入大学社群的活动,例如今年九月份所举办的X校园路跑 (X Campus Run)。在此活动中,特殊学生可以和朋友或者其他学生一起跑步。

庄同学认为这种以政策形式进行的活动虽然有好的出发点,却时常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不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她建议一般大学生与特殊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同侪教学(peer tutoring),例如特殊学生教导一般学生画画或数学,可以好好利用他们的才能。

助理副教务长(学生生活)杨全胜副教授表示,该单位每年都会与特殊学生进行对话以了解他们的状况,并知会他们学校提供的服务。该单位目前正与各学院合作,安排课外辅导给有需要的特殊学生,也分派义工成为特殊学生的朋友。杨教授说,学生可以电邮至AEU@ntu.edu.sg 回馈意见。


***
In Summary: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NTU are motivated and determined to do well in school despite the odds. Although some said they face challenges keeping up in class, integrating into school life and finding friends, most of the students the Nanyang Chronicle interviewed said that they have the strong support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ir peers.

Classmates readily assist physically disabled students to get around and help visually impaired students clarify lesson content, while a Student Affairs Office (SAO) programme also pairs students with hearing disabilities with peer helpers who transcribe class notes for them.

Associate Professor Victor Yeo, Deputy Associate Provost (Student Life), said the Accessible Education Unit (AEU) in NTU was also established to support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Some special needs students suggest that there can be more student-initiated activities for them to better assimilate into campus life. Students can direct any relevant feedback to AEU@ntu.edu.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