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踏进成人的世界

13 Aug 2019

文/陈昱嘉

图片: NAMITA KUMAR

最近与友人谈话时,她说了这句话:“我觉得我不像22岁,比较像18、19岁的状态。”

我们当时谈着如何面对成人世界里的种种挑战,而从这句话就可听出我们对这新世界不解、忐忑和措手不及的感受。

《海峡时报》在4月对我们这“千禧一代” (millennials) 做了个专题报告,其中有言论篇作者佩琦.派克,谈论在年轻人当中相当火热的词语:#adulting。

这词语代表着新一代对踏进成人阶段的流行语,意思就是:我在做某某某事,这是属于大人才会做的事,你看我多成熟了。

实际例子不计其数,说起来有些还可笑。自己洗衣烫衣、为家人做饭、人生第一次自己缴付账单,都可以是成人的“壮举”。

反映对成人世界的不安

虽然#adulting对许多年轻人而言没有贬义,甚至可用来庆祝人生中的里程碑,这词语可能反映了我们对成人世界的害怕和不安。

美国时代杂志在2016年刊登一则报道中,访问了Dictionary.com的词典编纂者珍.索罗门,她说这一代的人比起前一代的发展更迟钝,所以频频用#adulting来帮助他们接受即将成人的事实。

数据也说明千禧一代越来越迟接触到成人的阶段。对众多本地人而言,结婚是成人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因为对较注重传统家庭观念的亚洲人来说,多数孩子只在结婚后才会离开父母身边。

然而,本地的女性平均结婚年龄从2007年的27.2岁上升到去年的28.4岁,男性则在同一时期从29.8到上升到30岁,起伏不多但也没有下降。本地房地产新闻网站Property Guru去年也报道,将近70%年龄介于21岁到37岁的新加坡人正与父母同住。

日常一直受父母保护,不需要那么直接去面对生活的风吹雨打,难怪我们什么小东西都需要张扬地宣布,好像迫切地想向世界证明,我们终于完成这成人的新阶段了。

但我们并不需要等着人生阶段的促使,才勇敢地踏进成人的世界。我们有能力正视这即将来临的时期,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找出生长的机会。

大脑在25岁已完全发育

众多神经科学家研究结果显示,多数人的大脑在25岁的时候几乎完全发育。这时,帮助我们做重大决定的前额皮质(prefrontal cortex)完全发育,我们拥有长期规划、风险管理以及控制情绪和冲动的能力。

大脑在25岁后仍然会继续发展,但就如美国心理学教授劳伦斯.史坦柏格在《大西洋杂志》受访时形容,从小时候发展到25岁的大脑好像是在“装修整栋房子”,25岁后的发展则只是在“重新装饰屋子”。

所以照理来说,20多岁的成人大脑像是设备齐全的屋子,足以我们勇敢地做出人生决定,为未来做计划。

比如说开始存钱买房子、应该买怎样的保险、从事什么行业等重大抉择,我们也不必因为觉得“太年轻”或“没有心理准备”而避开话题,反而应该有信心地做出决定。

身边的大环境或许让我们受保护,但我们比想象中更有能力面对成年生活。

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

此外,被动地等着别人或人生中的情况给予我们成熟的机会,其实反映了我们的态度问题。身为成人的一大部分,不只是做了大人的事,而是采取了大人的主动态度,懂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美国克拉克大学心理学教授杰菲里.阿奈特在美国、中国、印度、阿根廷等国家进行研究时,发现在各国都有三大公认的成人标准:为自己负责、自己做决定,和在个人财务上取得独立。

这些标准都告诉我们,成人就代表要独立和自主,不能一直等着别人催我们长大成人。

去年在本地推出的一站式成人网站howtoadult.sg,就是一个好的参考例子。网站有着关于成年的视频和文章,分成家庭、工作、钱财等课题,咨询从“如何绑领带”到“如何有效管理每个月得到的薪水”,一一解答热门问题。我们可以自动自发地从这些网站延伸阅读关于成年生活的资料,做好心理准备迎接这些新阶段。

若你现在和笔者一样,对成年仍感到迷茫,我们可以从日常的小事开始掌握成年生活。看到父母在做家务时,就主动采取机会帮忙洗碗、洗衣、抹地等。看到家里的账单时,如果自己的经济能力许可,就主动付出一笔来补贴家用。

这些小举动成了习惯,我们就会发现到成年的过程可以是很不知不觉的,让每天的选择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态度。

自主采取行动长大成人,也会看到成人世界并没有想象中可怕。到时候,我们也无需用#adulting这种标签来张扬自己的成熟,而是能在心里对自己的年龄有个把握,自信地接受成年生活。

***
In Summary:

#adulting, a term in millennial-speak, describes a person accomplishing basic tasks of adulthood like doing laundry and paying the bills and congratulating themselves for these achievements. While this term may just be a way to poke fun at this group, experts suggest it may also reveal their insecurities about facing the future, especially as they tend to transition into adulthood at a later age. The writer suggests in this opinion piece that instead of waiting for life to besiege them with #adulting responsibilities, young people should actively find ways to become independent and make mature decisions. This is especially sinc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human brain fully develops into adulthood at age 25, which signals the psychological ability for one to make sound decisions and plans in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