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和邪恶只在一念之间

13 Aug 2019

(文/黄迪勤)

图片: 互联网

台湾社会写实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The World Between Us, 以下简称《我们》) 短短十集,就享誉高分评价,创下台湾公视史上前三收视率的佳绩,掀起网民的巨大回响。

故事讲述一起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刑事案件中加害人及受害人家庭成员的心理状态。

嫌疑犯李晓明出于精神分裂使用自制的枪械在公众场所杀人,几声枪响之下夺走9条人命,破碎了不少户原本圆满的家庭。

他的妹妹是就读于新闻学院的李大芝,她与父母从此也过着过街老鼠的生活,抬不起头。家人逃避人群搬迁到了偏远地区,李爸爸长期酗酒过日子,李妈妈连出门都得穿戴口罩帽子。

李妈妈叫人痛心的那句 “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要花个二十年,去养一个杀人犯,我不会做别人的妈妈”,更彻底袒露了加害者家属所活在的阴霾中,久久都不能释怀。

受害者和加害者的家属们的交集,成就《我们》的另一个故事线。李大芝在隐瞒自己的家庭背景之下,到新闻台上班,碰巧上司宋乔安既是因为这起意外丧子的被害者家属。

该剧将生活里写实的一面展现出来——面对着杀死自己儿子的杀人凶手,甚至是杀人凶手的妹妹,就算再理智的人,脑海中也难免会闪过“为什么你就配得重新开始的机会,而我的孩子却没有?”的念头。

编剧也大胆使用了十分陡峭的立场,对邪恶进行了分析。

剧中的新闻人在道德方面也处于灰色地带。他们不顾隐私地挖掘关乎案件的新闻,难道媒体为了新闻就有权利粗暴地对待别人,揭别人的疮疤吗?

这情况通过不妥当的网络自警行为(internet vigilantism)加剧,有主流媒体及网民把加害者家属标签化并冠上邪恶之名,在不彻底了解情况,单靠片面之词的前提妄下定论,以伸张正义之名动用私刑。 这让人想起我国政府最近烈的新法令修正,即把恶意公开他人隐私(doxxing)列为刑事罪之一。究竟在这条法案下所能受保护的单位,是否包括了上文所提的受害者家属,正是我们需要更加留意的。

《我们》的格局不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剧情在李晓明可能是思觉失调症(early psychosis)患者变得更为复杂,当中还有为刑事案辩护的法扶律师所遭遇到家人反对,以及有关死刑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源是否发挥任何作用的讨论,让全剧叫好叫座,引人深思。

观剧之余,不禁要问,我们与恶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中国著名记者与女主持人柴静有句话:“永远不要高估人性的善,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可能,我们并非邪恶,但也称不上良善。没有完全的恶,更没有纯粹的恶,只有人性,如此而已。

***
In Summary:

Taiwanese social drama The World Between Us has garnered one of the highest viewerships in Taiwan’s television history, and remarkably so, with just 10 episodes.

Its plot is intriguing — a mentally unstable mass shooter kills nine people in public, leaving the victims’ families and his own kin to deal with the fallout.

The series examines the aftermath of a massacre, especially the emotional trauma of the killers’ family members, who are shamed and scorned by the public and media alike. Through their experiences, the drama raises important ethical questions about how the media should react in such situations, critically examines each character’s moral ambiguities, and suggests that there is no person who is perfectly “good” after all.